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座依托自主知識產權建設的鈉電車輛擴產項目基地正在加緊施工。“鈉離子電池打破了鋰、鈷等稀缺礦產資源限制,具有資源豐富、性價比高、耐高低溫等優勢,既可以替代鉛酸電池,又可以作為磷酸鐵鋰電池的補充,在動力電池、儲能等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需求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是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和電化學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在該項目啟動現場,淮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淮海控股集團)董事長安繼文介紹,淮海控股集團深耕電動車、摩托車、專用汽車等領域多年,此次在豐縣啟動的項目,規劃建設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的大型鈉離子電池車輛生產基地,是該公司相關領域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重要成果。
安繼文認為,隨著新能源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積極進行鈉離子電池等領域的研發攻關,并用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成果,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安繼文介紹,近年來,該企業立足創新研發,制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科學規劃創新路線,完善知識產權布局,獎勵對技術創新有貢獻的科研人員,重視人才引進和知識產權成果的轉移轉化,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發展和人才培養氛圍。
“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為淮海控股集團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3年,淮海控股集團完成了316款新產品開發,108項新技術研發,并圍繞相關技術提交了100多件專利申請。”安繼文介紹,截至目前,該公司在相關領域累計擁有26件專利,其中包括3件美國專利;發表了60余篇論文;參與編制了國內首個鈉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并制定了4個鈉離子電池企業標準。
此外,淮海控股集團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并制定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知識產權授權許可、轉移轉化制度。該公司先后與上海交通大學相關團隊、浙江鈉創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開展深入合作,并通過專利轉讓與轉化合作模式,依托上海交通大學相關團隊自主研發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一體化綠色制造及應用關鍵技術,逐步推動鈉離子電池材料制備過程與方法、動力與儲能系統集成與電池管理系統等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此外,淮海控股集團還與有關汽車企業合作,共同研發鈉離子電池相關產品,通過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推動電動車產品升級,助力電動車產業創新發展。
安繼文介紹,目前,依托知識產權保護、運用,該公司不斷加快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產業創新,堅持“新質化、數智化、鈉電化、生態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相關產品已經出口到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夠有效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下一步,我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布局,通過交叉持股等形式,與海外相關企業進行戰略合作,輸出車輛和新能源相關技術、人才資源等,實現淮海控股集團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展望未來,安繼文信心滿滿。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